张玉琢:从小院出发,用实干说话,蓝天碧野,天地自辽阔丨吾道青年

时间: 2023-12-14 09:31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张玉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2级金融专业硕士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国发院;现任学院研团总支书记,专业排名年级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三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两度)、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两度);研一期间曾赴新疆、青海、陕西、江西等11地实践,两度摘得校级社会实践金奖支队及金奖个人,获评“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

从城到乡,泥土芬芳

我出生于湖南澧水之滨的一个小县城,小学时随父母迁往深圳。那时的中国站在世纪交汇的路口,发展的列车高速飞驶、一往无前;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深圳的发展更是步入快车道。作为这座城市的新成员,我不仅感受到“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一随处可见的标语所传递的包容与温暖,更是目睹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日新月异百尺竿的“深圳速度”。但不得不承认,发展往往伴随阵痛,我在初高中及本科期间曾多次赴白石洲等城中村开展调研,“新市民”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民生难题促使我思考。从乡到城的人口流动有力助推了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该如何为它的建设者提供足够的保障?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研究生期间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实践,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图为张玉琢在青海实践时向当地媒体介绍实践活动

图为青海支队(前排右一为张玉琢)与当地藏民合影

小院天地,豁然开朗

来到清华,入住小院,丰富的课程、学术、校友和实践资源给予我自由驰骋的空间。

“小院”虽小,却别有天地——不仅有金融学理论、投资学、公司金融等基础课程打牢理论功底,更有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与全球金融治理等实务课程领跑实践前沿;不仅得以在宏观经济金融分析的课堂上聆听业界专家剖析房地产市场的最新动态,也能在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课题组中调研土地财政的破题思路;不仅能在学院图书馆中寻觅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变迁足迹,更能在全国各地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

在十余次的实践中,我看到基层的乡村所孕育的活力与生机,为新型城镇化开出一剂舒缓阵痛的良药。在北京密云,我看到返乡创客和业界能人回流乡村,土地入股、股权众筹、财政贴息贷款等多样化融资方式为民宿企业、集体农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青山绿水之间开辟一方净土,共建田园综合体;在青海湟中,我看到地方政府统筹资金成立乡村振兴国有投资公司,有效整合资金资源,避免“撒胡椒面”式投资和“单打独斗”式发展,推动大型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在新疆喀什,我看到来自深圳等地的对口援建资金如何助力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周边乡镇居民提供敞亮干净的住房保障......一路行走,一路思考,脚下沾满泥土,心中点燃希望。

图为张玉琢在新疆喀什实践

图为陕西支队(前排左一为张玉琢)与当地枣农共同直播推介农产品

大音希声,大爱无疆

还记得来到清华的第一课,暑期团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要“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那时我尚且不能充分理解,什么叫“大志”,哪里有“大舞台”“大事业”?研究生期间的数次实践活动也给了我答案。

奔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间,我看到无数校友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他们当中,有人曾在西域边陲与敌对势力斗智斗勇、出生入死,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只为守护一方安好、山河无恙;有人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学方言、修道路、建学校、兴产业,只为解民情、通民意、惠民生,实实在在地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有人日夜埋首于公文案牍之间,奔走于各级政府机关、各类企业和研究院所,宵衣旰食、勤于政务,为地方招商引资、招财引智......有感于校友的事迹,我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张玉琢在陕西实践期间与当地居民交流

“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更是学院的使命。希望自己能用一生的实干来回应年少时的问题与思考,不囿于高楼广厦和彩灯琉璃,无愧于所知所行和所得所获,从“小院”出发,用实干说话,蓝天碧野,日升月落,天地自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