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投身技术转移事业,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转型丨吾道青年

时间: 2023-12-14 09:25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王超,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2022级学生;目前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上海汽轮机厂从事产品设计、质量体系管理、策略采购、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

我的工程师时光

2014年,我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入职于上海电气,从事火力发电机组的科研设计相关工作,主要负责对超临界、联合循环、核电轮机组的本体结构进行研发与设计。这段工程师的经历让我明白,大国重器的成就来自于无数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平凡人。同时,自己也逐步复盘了大学所学的知识,比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训练了自己的工程化思维。

从技术到采购

四年后,一次轮岗的机会,我从原来的设计研究所转岗到了采购部门。从技术转到商务,这对于不善言辞的我来说,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来到采购部门后我发现,对于现代的采购工作,它的技术特性远比我之前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包括通过回归的手段预测物料价格体系、运用规划的手段求解采购物资的最优库存、与项目回款进行联动设计的付款方式、采购物资的期权定价等。2019年,我通过回归的手段预测物料的价格体系,在当年实现了近千万的采购降本;2020年,我运用规划手段建立最优库存、优化排产计划逻辑,缩短了4亿项目资金的近30天回款账期。

在处理越来越多的采购数据之后,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在工作的时候,会不会掉进采购数据的陷阱之中,这样一组组相关系数的背后反映的又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2020年我加入了SQE供应商管理团队,以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的身份,从体系管理角度出发,以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为切入点,研究企业在程序文件中制定的战略与机制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创新与发展。

一个新的挑战:产品线经理

时间到了2021年,我提聘为工业透平背压机这条产品线的产品线经理。回顾前三段工作经历,更像是计算局部最优解的过程:在设计阶段,我尽可能地设计效率最高的机组;在采购阶段,我更多是追求更低的采购价格,这一切显然缺少了跨职能部门的相关性思考;产品线经理的岗位则更像是求算全局最优解的过程,从最初的产品战略设计,到客群关系的机会管理,再到产品线规划、商业策划、新项目立项、概念设计、详细设计、样机开发、优化改进、产线布置、现金流预测、批量生产、供应链分布,到最终的经验封包及经验池管理。整体工作流追求的是整体效用最大化,是对资源的设计,而不是对产品进行设计,同时也不再追求更低的采购成本。

这让我联想到了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以及单指数模型,我们在设计一条产品线资源的时候,它本质上不就是在设计我们产品所需要的最优资产组合吗?这期间,激发了我对金融知识的渴求,尤其是对于我这样背景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掌握金融知识将会为我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结缘技术转移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供应链的竞争,怎样才能让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避免供应链内部的资源浪费,这是我们供应链人思考的主要问题。这其中最大的浪费无疑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知识的浪费,正是我们常说的“睡在企业里的专利技术”。那么,是否有一种手段,可以刺激供应链内部技术交易需求,提高技术交易频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呢?

无意间我看到了清华五道口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招生消息。“科创+金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了我,尤其是“金融赋能科技创新”这句话触动了我。以金融赋能制造业,这不就是我一直想要在工作中寻找的答案吗?经历5个月的考研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非常幸运地加入到了2022级技术转移的大家庭中。

进入五道口金融学院学习后,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院老师们高超的学术造诣和平易近人的性格。授课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会深入浅出地引用各种实际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的本质。同时,项目组老师为我们制定了系统化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案,并聘请了前沿科技领域的专家老师前来授课。业界专家不仅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与业内领先企业和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给我们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这对于我们未来想要从事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作为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学生,我们既需要了解金融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同时也要紧跟科技的发展动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的金融模式和技术转移模式,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落地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未来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将越来越密切,我们也将会在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投身技术转移事业

作为一名能源行业的从业者,我一直关注着传统能源技术的更迭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氢能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无疑是引人瞩目的方向之一。因此,我的技术转移方向会聚焦于氢能“制、储、输、用”的技术落地环节。

日常学习交流中,我与班级的几位同学(胡志彬、周鼎、汪周)组建了“氢年时代”氢能技术转化团队,并在此过程中孵化了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项目,目前项目产品正在中试阶段。

未来,我将会持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氢能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希望能够成为氢能技术成果转化领域中的领军人才,为国家的能源战略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