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云:以创新为翼 伴科学起航

时间: 2022-12-22 18:07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青年档案

李步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1级技术转移硕士,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对外合作与成果转化负责人。

创业初体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当故事不知道从何讲起的时候,突然间瞥到书架上的一本老书《创业维艰》,这是硅谷顶级投资人本·霍洛维茨在2015年初发行的一本经典书籍,彼时,它长期霸占各大图书销售榜单的前几名,机场车站处处可以见到它的身影,街头小巷咖啡店里创业者们更是几乎人手一本……想到这,思绪也竟一下子被带回到了2015年的那个热闹初夏,那一年我创业了。

我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一家世界500强医疗外企强生医疗,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时常穿梭在城市的各大三甲医院,经常被天不亮就排起长龙的挂号队伍和人山人海、喧如鼎沸的门诊大厅所震撼。我总是会想,治病除疾固然重要,但如何让更多人更便利更快速地解决看病难题同样值得思考,用当时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那就是“痛点”。

2015年前后,正值国内移动互联网快速腾飞的一年,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我作为核心成员加入了一支刚组建不久的创业团队,很快从上海搬到北京,在酒仙桥的一间公寓起步,开始了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医疗的跨界。做过风口上的猪,用户数突破几万人,拿到过千万级别的融资,获得过一线明星的个人投资加持;当然,也像开篇提到的那本书名一样,趟过创业的沟沟坎坎,经历过资本寒冬的凛冽刺骨,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可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创业期间,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和前辈一起运营了一个公益性的强生“校友”社群,以公众号和微信群作为日常交流平台,通过不定期组织线下主题沙龙为成员们提供职业发展、创业融资、人脉拓展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在近一年里,收获了近6000多位粉丝,围绕体外诊断、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等话题组织了8次线下活动,做了7期线上创业者专访,发布了40期行业动态。我收获了很多朋友,拓宽了知识边界,也为能以创业者的身份帮助到更多的创业者而感到满足。

无论是经营公司还是打造社群,小打小闹的日子里,虽然困难多过平坦,但回想起来,却也真实感受到了那种“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的迷人,和在循环往复中自我突破的浪漫。从迎接变化到喜欢变化,不仅是心态上的改变,更让我坚定了那份对创新的执着。

与医药创新结缘:和科学家一起工作的日子

创业小试牛刀之后,得益于又一次的机缘巧合,我从产业界一头扎进了学术界,开始接触科研创新这一全新领域。凭着对创新创业和生物医药的浓厚兴趣,我在2016年来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清华大学药学院,开始参与这所新建学院的对外合作与创新转化工作,从医疗切入到医药,从企业跨越到高校,开始了一条并不常规的非典型职业发展道路。那一年,恰逢我国创新药研发如火如荼的一年,医药原始创新和医药成果转化也作为热频词汇备受瞩目,作为一名亲历者有幸见证并切身感受到了这场创新浪潮的激情与澎湃。

当时我参与的第一个大型项目便是推进和筹建由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市政府以及盖茨基金会三方共同发起成立的、聚焦公共卫生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机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lobal Health Drug Discovery Institute, GHDDI),这是一所国内第一个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建设的科研机构,也是第一个由外资参与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无论在机制上还是模式上都是完全创新,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当然这也意味着挑战也是空前的。如今,中心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组建了近百人的国际化研发和运营团队,搭建了业内领先的药物研发平台,构建了全球性的研发网络,并诞生了一批突破性的原创成果。

此外,在医药转化创新实践上,我们还参照美国著名医药名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旗下的QB3孵化器模式,通过和企业合作在北京落地了一个新药研发孵化器。与传统孵化器提供办公和研发场地不同,这里配备了健全的研发团队,由具有多年跨国药企研发和管理经验的产业科学家领衔,来为清华教授们的早期探索想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孵化,并通过提供种子基金为被孵化项目进一步的商业化落地提供启动资金支持。这一新兴的孵化模式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医药孵化方向,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采取类似机制的孵化业态在国内相继诞生。

与高校工作的结缘至今都觉得很是奇妙。那些与顶尖科学家们一起工作的日子,让我有机会感受到原始创新的迫切性与使命感,更让我有幸了解并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这一充满挑战但又令人兴奋的领域,并成为我日后职业发展戮力追寻的方向

助力成果转化:把科研成果落在祖国大地上

2019年末,因为工作需要我全职加入GHDDI,负责中心的对外合作和成果转化工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一切工作重心也都向新冠应急攻关倾斜,来不及充分武装,我们便开启了边摸索边试探的科研战疫模式。

短短一周之内,推动立项获得北京市科委支持,随后又先后获得多家企业慈善捐赠以加速项目研发。大年初三,我们即通过国内外多家媒体宣布向全球科研人员免费开放药物研发资源,包括针对新冠病毒研究的一站式科研数据共享平台以及高通量筛选平台等,随即得到科学界的积极反响,收到来自全球100多家机构与个人的合作申请。同时,我积极推动中心作为唯一一家中国成员单位,加入欧洲最大的抗冠状病毒药物研发联盟CARE,继续发挥国际影响力。此外,我还通过促进多方合作来加强新冠项目的研发管线;其中,由GHDDI自主研发的口服抗新冠药物成功实现技术许可,联合企业的力量高效推进临床开发;由GHDDI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吸入式广谱抗病毒药物日前已在澳大利亚获批开展新冠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另一款新型疫苗佐剂项目也与多家头部疫苗厂商达成合作,助力开发新一代新冠疫苗。

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GHDDI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因为不受地理限制的影响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助力新冠药物发现初步展现出了平台商业化应用的潜力,基于此,2021年我们开始尝试性地通过孵化公司来探索成果转化,并诞生出一家专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的初创企业,以及一家专注原始药物创新的生物科技新秀公司。

这些经历让我对科研成果转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也让我更加渴望得到系统地指导和训练,巧合的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率先在国内开设了技术转移硕士这一新项目,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考、并幸运地成为了首届学员。从此,我有机会可以把在工作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再将课堂上收获的知识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受益匪浅。

A picture containing text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回顾这一段段的职业选择,我用的最多的词就是巧合,似乎当初并没有出于多么严谨的考虑,但又冥冥之中做出了现在看来最恰当的选择。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所说,“曾经的经历看似毫无联系,但是等将来你回顾过往时,会发现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很庆幸在这段道路上有清华五道口作伴。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我也希望未来我能够坚定笃行地将“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传统,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进行实践与深化,以创新为翼,伴科学启航,把累累硕果落满祖国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