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雷:不为自己设限,交叉再交叉,实践再实践

时间: 2022-09-16 16:58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新生档案

冯鹏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2022级新生。本科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目前为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专利代理师,主要负责知识产权的诉讼与非诉业务。

新生故事

时间回溯到2009年7月,我那时本科刚毕业,带着满腔的热情入职了一家厦门的上市公司,就职于研发中心担任硬件工程师。平时的工作主要负责电路图纸的设计,PCB绘制,demo板的制作、调试与实验等工作。起初我对工作充满了热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对工作内容的掌握,这份名为“研发”的工作,其实需要研发的新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在原有电路拓扑结构上进行修改,很难有大的创新和突破,所用芯片也都来自国外的公司,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国家当时的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当发现自己对原有的工作热情在逐渐消退,前途不明和心有不甘的焦虑困扰着我,令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迷茫中。本科毕业之后的第一次实践在看似不尽如人意,但扎实的电子信息理论学习与工程师的实践经历,为我之后从事知识产权律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完成本专业的课程外,我对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偶然读到《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这本书,被其中各种或惊心动魄或离奇古怪的案例所深深吸引,这些案例均是对美国现行的宪政产生深远影响,其背后蕴含着法官和律师对于法律、人性、制度与政治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洞见。而当时的我,就想成为这样的人!于是我便开始长达一年的边工作边考研的历程,最终如愿考取了吉林大学的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我来到北京成为了一名知识产权律师。我的第一次工学和法律的交叉自此完成,同时也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实践——司法实践。

研究生毕业至今,我作为知识产权律师和专利代理师,不仅可以通过代理专利申请案件等方式见证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还能通过办理知识产权案件或是思考见于笔端的方式参与到推动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大进程中。有时想来,感叹何其幸运!然而,我并不满足于现状,依然想通过进修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具体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攻读,一直也没有明确下来。当看到“2022级技术转移硕士申请启动”的消息,我一下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知识产权律师,在为客户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有很多纠纷都是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由于股权设计不当和/或者产权约定不明和/或者估值不准等前期工作不扎实而产生的,这些纠纷导致的结果,不是零和博弈,就是两败俱伤,这显然是不经济的,更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

随着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进口的钳制,很多“卡脖子”技术只能靠自主创新去突破。同时,全国上千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积聚了我国最具创新意识的科研人才,因此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中,必然沉淀了大量创新技术亟待商业化和产业化。但如果没有技术转移人才的支持,这些创新技术就难以转移转化成驱动国家发展的生产力,而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因此能否培养高质量的、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就成为影响我国技术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全国首创的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就是想要解决技术转移人才缺乏的问题,用老师话说就是要培养“科学家的创业伙伴、懂技术的投资人和技术经理人”。反观我自身“技术+法律”的复合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无疑与这个项目完美契合。

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中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限制的法经济学分析》,研究方向是技术+法律+经济的交叉领域,记得论文答辩完毕后,导师希望我能够继续在毕业论文方向上持续研究和实践。没想到一语中的,七年之后,我终于踏足五道口金融学院这个国内顶尖金融殿堂。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五道口并入清华十周年生日的当天,我也如愿收到了预录取的通知。从此,每年的3月29日就成为我之后人生中值得纪念且熠熠生辉的日子。同时。我职业生涯的第二次交叉也正式开始了,也期待着未来学成之后的第三次技术转移的实践。到那时,我希望成为学院所要求的科技+金融的复合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投身到我国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做出五道口人应有的贡献。

回望我从山西晋城的一个小山村走出来,一路求学、工作,有过迷茫,有过焦虑,但也有不断求索后的豁然开朗和努力奋斗后实现目标的欣喜。所以我坚信,我现在的每一步,都坚实地落在我人生前进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