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鼎:小院红墙紫藤爬,技转学子再出发

时间: 2022-09-16 16:23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新生档案

周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2级技术转移硕士新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具有高级工程师资格,发表SCI论文25篇、申请中文专利 22 篇。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17年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技术进步一等奖。

新生故事

还记得在研究生的时候,经常会路过五道口小院,我曾经很多次幻想如果能够成为小院学子,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在国家科创大背景下,五道口金融学院推出了技术转移研究生项目,旨在培养兼具创新、金融、管理能力的领军人才。理工科背景的我在工作九年之后,终于有机会进入清华五道口,成为小院学子的一员。

有很多人问我,已经读了博士,为什么还要回来再读一个硕士?我的答案并不复杂: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是怀着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向往。而选择技术转移项目,是因为我过去8年的工作经历就是一个技术转移的案例,过程中有曲折,有困惑,也有感悟。所以,希望在技术转移硕士项目中,寻找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学习探讨。

201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现更名为“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从事动力电池产品研发工作,非常幸运的赶上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7年,我所参与的高比能动力电池产品及技术作为产业化成果进行授权转让,通过引入外部资金,在四川建设3GWh动力电池产线。2018年电池产线落成,2019年第一块电池下线,2020年电池产品成功实现装车,完成了产业技术向商业化配套的转化。当坐在搭载了自己参与设计研发的电池产品的电动车中,内心十分感慨——我用了7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自己在毕业时“做一个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产品”的简单想法。

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存在“死亡之谷”。基础研究通常期望赶超国内或者国际一流水平,但基础研究如果直接进行技术转化,作为产品拿到市场上,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市场适应性、可制造性、成本可行性、产品可靠性、供应链成熟度。在我们在开发高比能产品的早期,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为了开发更加先进的动力电池,我们选择了当时的最先进的高镍811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体系,实现了产品技术指标领先,并且也非常有技术特色,这也成为当时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产业转化工作的推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对汽车需求技术指标考虑的不周全、材料供应链不成熟、部分工艺参数走极限,导致产品的技术可行性、成本可行性、制造性可行性存在较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重新启动新一轮产品开发,选择当下比较成熟的材料体系,围绕客户产品需求重新设计,虽然最后产品开发成功,但是对于整个项目的进程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从技术研究,到技术转移再到参与企业经营,让我对于技术转移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从技术到产业,我深刻理解到产业化技术转移面临的问题会更加综合,涉及到技术、资本、管理、商业、运营等多方面。于是,我开始寻找综合性学习提升的机会,当搜索到五道口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看到项目介绍中“培养对科技创新具有深刻理解,兼具金融市场能力和商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人才”时,我的内心无比兴奋,创新、金融、管理和领导力,这不正是我想要寻找的学习机会吗?

立志容易,成志难。时间紧、工作压力大、复习任务重,这是工作后考研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数学课程,大学毕业后已经有十五、六年没有接触过了,当打开复习教材时,发现很多符号已经不认识了,短短的题干,写得清清楚楚,愣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金融专业课加技术转移相关的内容,全部需要从头开始系统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终于在今年6月底,收到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前,我们班六位同学还组队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研究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共同探讨选题和项目方案,我们团队的成员分别来自VC、PE、知识产权、新能源和芯片算法行业和领域,小范围地见识了小院学子的优秀;而在8月份的延安开学活动中,22级32位同学首次聚首,产业、投资、金融、法律、财务、风控、知识产权等不同领域的人聚集在一起。

短短的开学季,已经让我非常欣喜、非常意外。对于未来,我非常期待师生校友之间的融合与碰撞,期待未来两年小院的学习生活,还有更远的未来,属于我们的清华五道口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