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桐:我在清华当助教,归属、传承、深耕 | 吾道青年

时间: 2023-04-06 12:42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王宇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19级直博生,多次担任课程助教,经验丰富。

读博期间,每一年王宇桐都与助教工作结缘,贴心助教、暖心护学、潜心做事,她一次又一次成为教学相长的桥梁纽带,感悟清华园中的归属与传承。

做课程的“凝合剂”

助教工作,可凝练为“枢纽”二字。在王宇桐看来,“助教”之“教”,不仅仅是对教师,更多是围绕教学,服务老师、帮助学生。该定位也决定了助教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既要做好老师的得力帮手,也要做好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同行人。

图为王宇桐担任逐渐助教的《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课堂

“前几个学期,我日常最多处理的事项,便是同学们因为疫情防控的种种原因需临时请假,以及课堂临时从线下转为线上等等。此时,助教是否及时传达了信息、是否做好了沟通协调,成为课堂平稳开展的关键。”对助教工作重要性的领悟,让王宇桐心中始终有沉甸甸的责任感。“课上无小事,助教不简单,要一点一滴都关心,做好课程的‘凝合剂’。”知责于心、明晰定位,是做好助教工作的起点,也是归属感累积的起点。

贴心、暖心、知心

被问及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助教的“枢纽”功能时,王宇桐说“换位思考”是要义,对老师“贴心”、对同学“暖心”、做大家心中的“知心人”。

对教师来说,助教可以帮助把握课堂细节、及时反馈总结,帮助老师更好更快掌握课程效果;对同学们来说,主要关心的是知识学习、考勤与分数,更希望助教作为“暖心”师兄师姐,护航学业,解答疑惑。“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响”,王宇桐看来,不论是什么工作,都要给人靠谱、温暖和踏实的感觉,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点滴。

图为王宇桐担任助教的《投资学》课堂

历经多次助教工作,王宇桐已经提炼了一套“宝典口诀”。课堂运行:提前线下踩点是必须,课前三步走不可少——“PPT拷贝放映、翻页笔有电、矿泉水备足”;线上课堂三步走也要谨记——“声音测试、共享测试、视频测试”。师生沟通:商定事项要汇总,解决预案要想好,时点沟通要集中,才能帮助师生提升信息处理效率。作业呈现要细心、文件命名要规整,汇成表格要明晰等等。助教工作往往体现在很琐碎的点滴小事上,但王宇桐总能将点滴汇成,有条不紊,静水流深。

图为王宇桐担任助教的《党的知识概论》线上课堂

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王宇桐不断换位思考,成为课程全员的知心人,发挥好了助教的桥梁效应。“在每一个课堂上,师生在共同组成了一个集体,在教学相长中磨砺自我,从朋辈激励中收获友谊,此间的归属感,纯粹又美好。”王宇桐如是说。

图为王宇桐担任助教的《金融市场投资管理》课堂

归属、传承

“助教工作并无捷径可言,要秉持责任心、充分走心、持续用心。”而被问及助教工作的最大感受,王宇桐说:“归属、传承”

传承,是课程知识的传承。王宇桐担任金融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正位老师《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助教时,一件事情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该课程的优秀作业会整理发布在“Fintech理论与实践小课堂”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交接过程中,师兄悉心教授运营注意事项、阐述推送要点、细数每年变化,王宇桐说:“就这样一年一年,选课的同学永远在变,而通过助教工作在师门传承,课程也在公众号中得到了传承与永恒的记录。”

传承,是师风师德的传承。王宇桐深感,虽然给多位老师担任过助教,老师们风格不一,但不变的是老师们对“立德为首、学高为师、教益为友、育人为本”的榜样示范。王宇桐感慨:“‘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便是如此。”

传承,是清华精神的传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晓燕老师在助教工作交流会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好助教工作的机会,在实践中磨练积累个人人力资本,不断思考,力求想远、想深、想远。”这启发着王宇桐,“想深、想远”做好每份工作,便是对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承阐释、对“追求卓越”品格的继承展现,助教工作亦是如此。

王宇桐说,在清华做助教这几年一直深感幸运,学校为助教营造了良好的设施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助教机会与培训课程;有良师益友树立为学为人的榜样,有优秀朋辈携手同向同行,清华每一段经历都美丽而精彩。莘莘学子来远方,春风化雨乐未央,她会带着这份归属与传承坚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