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深入解读国家经济政策与“十三五”银行业发展

时间: 2016-08-22 11:22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819日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管教育中心特邀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来到课堂,就 “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银行业发展与创新等主题跟现场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分享。

讲座现场的同学大多来自于新时代的银行家高级研修课程班,同学们对这一课外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宗良博士全面的解读、犀利的洞见以及大量的数据图表、抽丝剥茧的分析,帮助同学们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宗良先从一带一路讲起,通过美国和中国的对比,介绍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基本格局。在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影响时,宗良老师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未来20年左右,该地区经济增长率有望由2000-2013年的4%左右上升至6.5%左右,占全球GDP的比重将升至30%2030年有望达到35%。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和财富重心将向一带一路转移。宗良也与同学们分享了一带一路国家间银行业的合作机遇和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是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宗良多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并用中国银行发行国际债券的实际案例跟同学们分享了成功经验。

宗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促成投资新增长点,双方相辅相成,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拓展业务领域、增强人民币在亚、欧国家的认可和使用程度,做实做深离岸人民币市场。在金砖国家和亚投行成员国范围内,可以扩大双边货币的使用,这将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和通行度,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沪港通沪伦通对于全面提升人民币的投资交易功能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叠加,结构性矛盾显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宗良提到,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配置的枢纽,应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作用。为此,金融应发挥支持作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行业可以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社会资源重新分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金融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具体到对银行业的影响,宗良总结了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宗良认为,银行在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获得了拓展自身业务的机遇,有助于银行做大做强。同时供给侧改革助推金融脱媒和企业走出去,为商业银行在全牌照经营和加大海外布局方面提供了机遇。此外,供给侧改革通过梳理、转移、淘汰产能过剩行业,可为商业银行提供信贷资产优化的机遇。

与此同时,供给侧改革也对银行业提出了挑战:随着短期内产能过剩行业风险释放,银行不良贷款上升,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在挤占盈利空间的同时,增加了银行化解不良和管理资本的压力。银行传统经营理念和体制也受到冲击。

在当晚的讲座中,宗良还就金融业极大关注的十三五金融规划进行了全面解读。

 

宗良表示,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更是经济保量提质的关键时期,银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十三五规划纲要》勾画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蓝图,中国银行业要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引入实体经济,通过创新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支持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平稳发展。总体来看, 顺应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十三五时期中国银行业也将告别快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银行业未来的前景将会怎样呢?宗良为同学们展望了银行未来发展的蓝图: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银行机构体系的日益完善、创新发展的主旋律、“互联网+”的助力、双向开放、绿色金融、较为平稳的不良资产。


在讲座结束时,同学们还与宗良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围绕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直至深夜还意犹未尽。

清华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倾力打造《新时代的银行家》高级研修课程,业内资深专家济济一堂,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把脉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