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春 | 碳中和的影响是动态的

时间: 2021-04-29 09:13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主视觉.jpg

近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BCSF)主办、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CFD) 承办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在27个平台全网直播,受到近百家媒体瞩目,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教授担任论坛总主持人。

圆桌4海报.jpg

论坛圆桌(四)主持人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担任。出席圆桌论坛(四)的嘉宾分别有,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巴克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首席经济学家们围绕“碳中和与宏观经济”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在习主席宣布碳达峰、碳中和以后,各方积极性都非常高,很多地方政府、很多部委、很多金融机构、很多企业都在做碳中和的规划。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同时担心如果力度大了,是否会影响经济增长、影响企业发展。碳中和转型将如何影响经济各位经济学家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image.png

孙明春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发言中表示,碳中和的影响是动态的。碳中和转型的前期可能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有不利的影响,后期则会是非常大的机遇。尤其在后期,成功的经验、技术、产品、服务很有可能用于全世界。碳中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效益,就是防范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风险。环境效益风险目前来看还是被低估了,如果能够把全球宏观经济的长尾风险降到一定限度的话,避免全球灾难,带来的效益是无穷的。相比起来,转型的阵痛,需要让全民认识到气候变化对经济带来的非线性的影响。为了避免让部分行业承担过高的转型成本,应该在最终消费端采用碳税的政策。

      孙明春认为,金融机构在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挥自身作为金融中介的特殊能力和角色。首先金融机构要实现在资产层面的碳中和,对传统的高排放行业可能需要及早防御,才能规避金融风险,中长期来看是降低了未来的潜在损失。其次,金融机构在碳中和资产层面也会有更多的绿色资产的机遇,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与绿色科技相关二级市场投资等等。此外,金融机构还要积极参与碳市场和碳信用交易市场,包括中介活动和产品创新活动。这个市场目前还是一个以行业为主的碳排放额度的市场,金融属性还不够强。但在推进碳中和的进程中,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孙明春2.png

孙明春发言中

以下为发言全文(未经嘉宾审阅):

孙明春: 我主要讲一个行业,碳中和对金融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成本之类的。金融行业在整个GDP里面也占到7%-8%的水平,而且在碳中和的过程中,整个金融部门都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想,大概的分析一下,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在碳中和的进程中,金融机构从四个方面的参与对自身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金融机构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海外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不只是2050年、2030年实现,有很多至少在财富500强里的外资金融机构里已经有30家实现了,在今年这个时间点来讲已经实现了。中国金融机构要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的话,对自身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因为本身金融机构碳排放的强度很低,财务上的成本,我们也算了一下,也就是GDP的千分之一。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对金融部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在金融机构要实现在资产层面的碳中和。这个可能就有比较大的影响了,刚才马骏博士也提到了,如果气候未来发生变化,包括碳中和全球进程有很多传统的高排放行业被淘汰,金融机构不早期防御的话,可能早期影响会比较大。如果金融机构能注意这类金融风险的话,短期看好像是件坏事,有受益的资产为什么不要或者降低了,但是中长期来讲是降低了未来的风险,降低了未来潜在的损失。

      与此同时,接下三十年会有100万亿到300万亿的投资,金融机构在碳中和资产层面也会有更多的绿色资产的机遇,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与绿色科技相关的,包括PE,资产管理公司有二级市场的投资,对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一个机遇。如果把握的好的话,对金融机构来讲是一个重点。在资产层面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自己感觉短期以负面的为主,中长期来讲,对整个金融机构正面的更多。

第三,对金融机构来讲,参与碳中和的方式是在融资层面。比如说股票的承销,新发债权的承销、并购等等,各种各样的融资活动,金融机构自身并不见得持有资产,但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金融中介的角色。如果接下来有100-300万亿相关的投资要做的,如果把握好这个机遇,提前在绿色可持续金融方面布局的话,机会是相当可观的。

第四,要积极参与未来的碳市场,碳信用交易市场的交易活动,包括中介活动和产品创新活动。这些在欧美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和产品了。中国未来6月份要推出的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根据目前得到的公开信息,这个市场还是一个行业为主的碳排放额度的市场,金融属性目前看起来不是太强。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碳市场在短期来讲不见得很多。地方的8个市场有些做的还是不错的,是有一些金融属性的,金融机构可以参与,也可以做一些延伸产品,包括碳期货之类的。毕竟地方市场比较小,机会是非常有限的。未来如果看欧美的发展,如果看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提出在2050、206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的话,碳排放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对金融机构、金融部门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我就先讲这么多。谢谢!

圆桌4.jpg

圆桌(四)碳中和与宏观经济与会嘉宾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