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威 | 今年是政策退出或政策转弯的一年

时间: 2021-04-26 14:04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主视觉.jpg

近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BCSF)主办、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CFD) 承办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在27个平台全网直播,受到近百家媒体瞩目,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东教授担任论坛总主持人。

圆桌图.png

论坛圆桌(二)主持人由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担任。出席圆桌论坛(二)的嘉宾分别有,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保银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首席经济学家们围绕“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认为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策走向和经济复苏进程里,中国将会率先实现政策的正常化。中国在跨周期调节的基本框架中,确立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基调。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胀和政策走势,各位经济学家有不同见解。

张智威.jpg

张智威

保银张智威表示,中国现在政策的方向是淡化短期保增长的压力,聚焦于中长期的财政和金融稳定。第一,从政策的角度来看,监管当局都想在经济、就业基本面和金融稳定方面寻求平衡。既然今年的经济方面已经很好而且有可能过热,监管当局可能越来越多的会把注意力转向金融的稳定方面。第二,目前中国政策明确的指向是,不追求今年GDP做的多高,而追求的是中长期的可持续性。今年的“两会”一个很好的迹象是,不仅仅是五年规划,还有2035年的长远规划,淡化短期保增长的压力,聚焦于中长期。美国越来越聚焦于短期经济的增量,中国应该超越短期的问题。因为全球的投资者更愿意把钱投到中长期财政和金融稳定的更持续的市场里去,中国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政策的制定。第三,关于结构性的改革,过去的半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速度有所加快。比如,RCEP、中欧投资协定、注册制,包括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限制,都是非常好的政策。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改革的措施不要因为外部的一些原因而放缓下来,一些改革可能短期是会带来镇痛,但中长期的利益是很高的。从中美竞争的角度来看,从政策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中长期利益,尽量把改革的政策推进下去。因为这些政策对于投资来说非常关键,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对于结构性的政策是不是能够推行非常关注。

张智威2.png

张智威发言中

 

以下为发言全文(未经嘉宾审阅):

张智威:感谢汪涛首席。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我主要讲三个观点:

      第一,对今年的判断,从政策上的判断是,我们认为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政府的角度来看,今年是退出的一年,或者是转弯的一年,不见得是急转弯,看你怎么定义多快是急,但肯定是转弯的一年。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对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相对比较谨慎一些,我们觉得今年是一个守城之年,守住过去一、两年牛市的成果。这是一个大的判断。

具体来说,刚才大家讲了很多关于中国和全球经济的预测,我们在买方来看,这些预测非常重要,但同时要看风险是怎样的。今年有意思的是,风险是特别不平衡的,主要的风险都是在上行的。最近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公布的数据,大家看起来数据都是超预期的,美国3月份的ISM、非农就业,在美国还有几万亿刺激政策的钱砸下来之前,美国的数据就大幅超预期了。咱们这边的PPI也是比大家的预期要高很多。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比较明显的是面临上行的风险,如果看美国的话,可能是经济过热的风险。风险是一边倒的。

在这种情况下,从政策的角度来看,从监管当局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应该都想达到一个平衡。这个平衡是,一边是经济、就业基本面,另外一边是金融稳定。既然今年的经济方面已经很好而且有可能过热,监管当局可能越来越多的会把注意力转向金融的稳定方面。特别是在最近,大家也看到了美国比较大的一个家族办公室崩盘了,越来越多的报道出来,金融时报报道说,这家办公室加了5倍的杠杆,损失超过了千亿,也使一些金融机构遭到了比较大的损失。这个事件首先应该给全球的监管机构敲一个警钟,在过去的一年里危机的时候,大家的政策非常宽松,流动性泛滥,当然有危机的背景,大家不得不那样去做。在当前的情况下,在经济已经非常好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更早的讨论一下,或者考虑一下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关注金融稳定方面的事情。在这方面中国做的是不错的。从去年的下半年利率就一直在逐渐上升,而且监管当局一直在跟市场做沟通,在说宽松的政策要退出。今年1月份给了市场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政策会逐渐的正常化。这些方面的政策是正确的。

在欧美今年可能也会走向一个同样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一个少数派的观点,美国已经走出了第一步,银行的杠杆率的政策在4月1日已经作出了调整,这个调整可能和美国国债利率的上升,包括最后家族办公室的崩盘,可能都是相关的。具体的我就不讲了,这个故事还比较长。保银投资有一个公众号,我前天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当潮水退去》,当潮水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那个公众号地去看。

说回来,今年中国的政策退出肯定已经开始了,美欧的退出今年也会开会,或者说已经开始了。大家的判断是正确的,到今年5、6月份的时候,美国已经可以达到群体免疫,而且二季度的数据非常好。至少从监管当局,金融市场的监管、银行的监管角度来看,可能政策会更加地偏正常化。市场一直在关注风险,从政策退出的角度来说,虽然美国一直在说我们退出会比较晚,但市场会逐渐的怀疑他这个判断,会认为你是不是会更早地退出,我觉得现在在这么一个过程里面。这是第一个我想讲的事情。我们的一个判断是,从政策的角度来讲今年是退出之年,从投资的者的角度来说是守成之年。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看政策的话,从全球的角度来说有一个竞争的关系。什么意思?中美之间现在是一个多年的竞争关系。如果说从去年的角度来说,去年是危机的管理,看谁管理危机好。从今年甚至到明年,更多的是怎么样退出,怎么样在退出的过程中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财政方面的可持续性、金融稳定的可持续性。说的直白一些,这方面美国的政策是比较不靠谱的。包括萨默斯,包括美国的学界、政界也在讨论这件事情。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美国愿意做财政政策我也可以理解,但是从专业的角度,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美国的刺激政策是可以打一个问号的。从中美的竞争角度来看,什么最重要呢?中美的竞争,第一是对人才的竞争,人去哪里?第二是对资金的竞争,资金流向哪里?人才方面就不说了,资金会流向更靠谱的国家。最近美国的政策实际上损害了美国包括美元中长期的利益。

前一个圆桌上海斌博士讨论了一些,我觉得讲得很有意思。这个我也不展开评论,我想说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现在的政策方向是对的,不要太关注这个月发多少钱,下个月的GDP数是多少,中国政策明确的指向是,不追求今年GDP做的多高,而追求的是中长期的可持续性。今年的“两会”一个很好的迹象是,我们做的五年规划,不仅仅是五年规划,还有2035年的长远规划,淡化短期保增长的压力,而聚焦于中长期的。美国越来越聚焦于短期经济的增量,我们应该超越短期的问题,更多的考虑,尤其是全球的投资者角度来说,他们愿意把钱投到中长期财政和金融稳定的更持续的市场里去,应该从这个角度考虑政策的制定。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关于结构性的改革,我自己的感觉是,过去的半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速度是加快了的。举几个例子,RCEP、中欧投资协定、注册制,包括去年最后一天提到的银行对房地产的贷款限制,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好的政策。过去那么多年大家一直在讨论这些政策,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事情都推出来了,都能够放到日程上,是很值得大家去欢欣鼓舞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我们希望势头能够保持下去。比如说在中欧投资协定方面,还没有被最后实施,希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改革的措施不要因为外部的一些原因而放缓下来,一些改革可能短期是会带来镇痛,但中长期的利益是很高的,所以还是回到前面提到的事情,从中美竞争的角度来看,从政策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中长期利益,大家要关注这些事情,尽量把改革的政策推进下去。这些对于投资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看全球的机构投资者愿意把钱投到哪里去,对于结构性的政策是不是能够推行是非常关注的。

时间关系,我就先汇报到这里。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继续讨论。

合影图.jpg

圆桌(二)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与会嘉宾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