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月:心无旁骛,坚持做正确的事

时间: 2022-09-26 10:47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校友档案

范明月,2009年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后进入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担任研究员、周期制造组组长、权益投资经理。2021年6月加入泰康养老权益投资部。

在五道口的学习与成长

初次听说五道口,是偶然与一位同样转系的同学聊起毕业后的打算,他提了一句:“你可以考五道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此五道口便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我是一个简单务实的人,提到考研,就按部就班地学习、准备。每天早上6点准时坐在图书馆的座位上,晚上10点回到寝室,简单纯粹而又异常充实。正是这种成长、收获的感觉一直鼓舞着我,给我信心,让我全身心地投入,攻坚克难,力求成功。

2009年,我如愿进入五道口,这是一个精英云集、人才辈出、业界资源丰富、不断革新求变、在科研创新上勇攀高峰的地方。在这里,我不仅系统学习吸收了金融行业最新的理论,拓宽全球视野的同时坚定立足国内,而且养成了深度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传统更是深入我心,成为我日后做人做事的首要原则。

五道口的很多老师、校友都曾在人生路上给过我帮助和指导。执教五道口30年的靳云汇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令人敬佩。因为对靳老师的喜爱,计量经济学这门课仿佛学起来都不再枯燥乏味。靳老师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上也给予了我很大帮助。那时便把靳老师作为人生的榜样,树立了要立足岗位、干好事业的初心。

我的导师沈联涛老师当时还在清华大学授课,几乎每次课我都会去旁听,相对而言,跟老师接触的时间也多于很多同学。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在跟导师的交流学习中也培养了自己的大局观和对宏观分析的注重。阅读老师的著作《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让我能够从内部人的角度回顾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次贷危机,更是学会了受益终身的看问题的方法论。

范明月(左)与靳云汇(右)在五道口三十周年庆典上合影

除了专业上的引领,在人生路上的关键时点,沈老师也会在百忙之中给予我们指导。毕业时面对就业方向的迷茫,沈老师特地约我在金融街的咖啡馆交谈,为我分析利弊、指引方向,所以毕业后坚定选择相对公平、成长快、专业更契合的行业研究工作。此后,沈老师只要回国,就会经常召集我们聚会,对重要事件的看法也会分享给我们。

从研究到投资,“心无旁骛,坚持做正确的事”

2012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入职安邦资产,从一名行业研究员做起。从研究部研究员到周期制造组组长,再到投资部权益投资经理;从风格投资经理向全市场投资经理的转变,从成熟平台到创业之地,从懵懵懂懂到游刃自如,我的成长之路看上去非常顺利,自己也觉得颇为幸运,不过幸运的背后是“心无旁骛,坚持做正确的事”。

在研究道路上,我始终坚持长期、深度、独立研究。很幸运,入行开始就没有跟随市场风格随意变换研究标的,而是通过撰写研报、研读年报、公司调研交流等方法踏实研究,找出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保持长期跟踪、深度研究,无形中就达到对一家公司有超越普通投资者的认知。不人云亦云,才能对投资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进而建立起对这个公司的定价能力。本着先精后广的原则,在一个公司完成深度覆盖后才去拓展下一个公司。

我感觉个人成长最快的阶段还是做组长那段时间。2016年有机会去投资部做投资经理,不过考虑到公司坚持“研究驱动投资”的原则以及研究对于投资的重要意义,我还是选择留在研究部做周期制造组组长。回过头来看,这个选择对我至今的投资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做投资第一年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也要感谢那段纯粹的研究时间。在原有的单一行业研究基础之上拓展了能力圈,专注于研究各个行业的龙头白马公司,弄清每个公司动态的竞争优势,每个行业背后的商业故事、发展逻辑以及发展趋势,总结升华了研究方法论体系,为日后的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为宝贵的经历,是经历了从过去的“安邦”,到现在的“大家”。在2018年成为投资经理时,公司资产管理的规模为1万多亿,但主动授权的权益投资业务几乎停滞。不过,作为投资经理,我们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止,个股的研究、体系的搭建,时刻在进行。经过一年多的“瘦身缩表”,公司管理规模是8000多亿,但是主动管理的权益投资规模却逐步上升到现在的几百亿,个人管理权益规模也从1个多亿上升到几十亿。在“大家”资产的底部、起飞阶段都能投身于此,见证了“大家”资产商业化、市场化的成功转型。对于自己而言,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投资经理,在研究方法论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和投资体系。

印象最深的一次个股深度研究并重点推荐,起于周六的一场三个小时的上市公司交流。当时我发掘到一个潜在投资机会,立马邀请上市公司董事长秘书与我们作交流。时间刚好是一个周六的上午,从历史沿革、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等到业务发展逻辑、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深度交流。这次交流,让我们对公司作为一家国企在后发优势明显的行业中,面临众多高效的民企竞争对手却依然屹立不倒有了更多的理解。后续我又带领研究员到公司跟董事长作一对一交流,详尽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董事长对行业发展的判断等,让我对公司发展的弊端、改善的空间、行业的地位有了深刻了解。在广泛讨论后,我们认可公司的投资价值,果断重仓买入,投资后也保持对公司的持续跟踪研究,对全国各个生产基地分别调研,与基层厂长与生产一线人员交流,跟踪了解最新经营状态、员工面貌等。在产业调研中也不断对我们的投资逻辑进行验证。通过产业深度研究,我们不仅对该公司进行全方位深度了解,重仓买入赚取了丰厚的投资收益,更在细节的剥丝抽茧中前瞻性地挖掘行业其他的投资机会。

勤奋自驱,源自热爱

我刚管账户做投资的第一年,也是生完二宝回去工作的第一年,休完产假脱离市场几个月,一方面觉得跟踪的优秀公司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也想努力拓展能力圈,于是几乎每天7点准时出门,晚上8点下班回到家里,即使出差夜里到家,第二天也会早早准时出现在公司。也许有人会说,投资其实很简单,拿着核心资产不动,收益反而很高。但是就我个人主要关注的制造业方向来说,不存在“躺赢”,毕竟有产能周期和景气周期的匹配导致的利润不连续。那是在“不怕苦,敢为先”的五道口精神支撑下的一段“心流时刻”主导的日子,仿佛忽略了时间和空间,全情投入当下在做的事情,效率自然是倍增。投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底层驱动逻辑,工作也一样。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勤奋,不怕苦累,虽有业绩压力,但本质还是源于内心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这份热爱来自投资中能够见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崛起的很多优秀公司的成长;来自时刻能向最优秀的企业家学习,不仅能学习成功企业家们对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的把握、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洞见、对员工的关怀和同理心等,也可以从优秀但失败的大企业中领悟教训;来自时刻能够锻炼磨炼自己的心性,正视自己的错误,反思迭代中保持进化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稳健审慎合规

对于一名投资经理来讲,正所谓一年十倍者常有,但是十年一倍者反而少之又少。我希望能够将投资这份事业做长做久,不疾而速,也经常思考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

首先,守住合规底线,风险控制第一。我们需要将合规风控意识“外生为铠甲,内化为血液”。法律合规不是用来约束我们、限制我们,而是用来帮助我们对业务和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审慎研判风险,每项投资决策都是在程序严格、冷静稳健的风险评估之后才付诸行动。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误入“瓜田李下”的情况。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歪,但在投资行业中的模糊地带,应该适当避嫌,做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遵守合规,专业立身。

其次,“省察存养,自觉内省”。海外绩效分析研究表明,投资业绩前三年排名在前25%、后三年在后25%的概率在75%以上。其背后的原因,是市场在高速变化,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其风格相对固化,而且经验越丰富的人越容易固化,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方法论和自我理性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反省,随时准备认错和纠错,在高速迭代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打磨、完善投资体系。

我们正处于资产管理最好的时代,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成功、资本市场改革的稳步推进,优秀的上市公司必将不断涌现。为投资人创造良好的投资收益,只要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时间就是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