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人物|李惠磊:职业发展的几次转向,将我推向技术转移

时间: 2022-04-27 10:56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十年.jpg

从2012年到2022年,

是属于“金融黄埔”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新十年。

一树一树的花开,直至青山满春色。

紫藤几度开落,

见证着校友们的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引才育才,立德树人。

“紫藤”专题,走近从清华五道口出发的他们。

image.png

学生档案

李惠磊,清华五道口技术转移硕士21级学生。北京华睿互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北京华睿新能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完成科技成果处置3项,设立参与2家产业化公司管理运营。

驰而不息 勇于突破

    “人生需要不断突破,才能成就不一样的自我。”回想过去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发现正是关键几次发展轨迹的转变,将我越来也推向技术转移。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的工科学子,怀揣蓝天大海的梦想,我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航空工业设计师。作为工程师的五年时间里,我用留在实验室和试飞场的汗水与时间,换来了我国首架无人机翼龙I型的成功试飞,并荣获中航工业集团科技二等奖。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咨询公司,我似乎看到了一种力量:企业在内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资本或人才进行自我诊断,利用外部力量来推进企业变革,甚至是行业的变革。此时的我站在了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走科研之路,还是选择专业的“跨界”这条路也许冒险并十分艰难,但我坚信只有“驰而不息”才能“跬步千里”。之后,我曾先后就职于安永、毕马威,从事政府与公营机构的战略咨询及产交易并购咨询等工作,服务于多个地区、城市和企业客户,参与并领导10余个城市发展、产业规划项目。

咨询的核心就是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当看到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我感受到了其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澎湃动力。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这成为驱使我第二次职业转向的核心动力。于是,我加入了由清华校友成立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致力于发挥金融的杠杆效用,促进产业进步与转型升级,目前投资项目中2家企业成功完成IPO,1家企业正在筹备创业板。然而,在金融投资领域扎根越深,越是意识到金融的价值在于发现与放大,而价值的源头是“科学发现”与“创新技术”。公司开始向产业前端的科技创新布局,开展前沿创新技术的早期投资和成果转化,我所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半导体领域最前沿极紫外(EUV)光刻材料,经过缜密的技术验证与研判,该种材料成功产业化将使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向前迈出一大步,并将成功突破国外对我国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制约。这种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感,让我感受到成果转化所带来的魅力,也正是我想要实现的个人价值与不断突破的追求。

你好,五道口!

   “科技强国”与“创新驱动”是我国两大重要发展战略,而科技成果转化是其重要实现途径。当我了解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全国创造性的、率先垂范的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开始招生,我感到无比兴奋。彼时,我手边主持着两项技术转移项目,其中一项正是在集成电路领域被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在项目过程中,我能深刻地体会到整个行业被国外技术制约的尴尬和无奈;同时,也深知任何一项科技成果,从最初的披露评估,知识产权的保护,到最终的合适转化方式的落实,都面临多方协作、层层推进的重重困难。

尽管拥有丰富的战略咨询和金融投资经验,但我知道距离真正迈入五道口小院的大门,还需要面临重重考验。从报名到考试仅有两个半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兼而女儿又在这期间降生,紧张的备考与慌乱的幸福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但一直有种信念支持着我坚持下去——成为“科创+金融复合型人才”。 最终,在走进小院大门,看到紫藤花开的那一刻,我感觉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你好,五道口!我来了!


开学第一天,迎接所有新生的是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令同学们倍感温暖的是学院老师冒雨站在学校门口迎新,“风里雨里,学院等你”,以及刘碧波老师那句“终于将你们请来了五道口”,让所有人都深切感受到了学院对项目首期学生的爱护重视与殷殷期盼。

从事技术转移方向需要复合型人才,既需专注于某些行业的深厚积累,又需兼具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在技术转移硕士首期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的同学既有深耕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创业者,还有负责科研机构的运营管理者、技术转移领域资深主管等。

作为首期班的班长,如何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大家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成长,是我面临的新的挑战。我们号召每位同学开展“面对面沟通一次”的活动,让大家尽快地彼此熟识;在中午课间时间邀请同学分享行业及热点话题,彼此汇聚智慧、交融思想,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清华大学 “行胜于言”的校风被同学们用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在我们班,每次上课如果不提前一小时到达教室占座,你永远会坐在第五排开外。靠近老师的座位太抢手了!同样,在课间和课后,你会发现同学们会自发地围着老师探讨问题,珍惜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每一秒钟!课后的作业与习题,因为同学们都是在职的原因,经常会在微信群里探讨到半夜时分!这样严谨、勤奋、求实的学风,让人由衷的感动与自豪。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科技创新的前沿永无止境,科技创新的前景鼓舞人心。作为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学生,我们将努力成为科创+金融的复合型人才,为科技成果转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