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共享和隐私之间|未来已来系列讲座

时间: 2021-05-11 08:42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1年5月2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全球领袖论天下”系列讲座开讲。此次讲座主题为“数据:资产、共享和隐私之间”,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的主持之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计算机协会会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宋晓冬教授与翼方健数公司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软银愿景基金管理合伙人陈恂针对当下数据相关等热点问题进行演讲,介绍了数据经济、隐私安全计算的相关情况,也针对数据立法监管、行业生态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1.png

      宋晓冬首先以“构建负责任的数据经济”为主题展开演讲。数据是现代经济的关键驱动力,但个人和企业对数据的保护和使用在当今面临巨大的挑战,构建负责任的数据经济框架刻不容缓。宋晓冬认为,负责任数据经济有三个目标原则,一是建立和保护数据权益,二是公平分配数据产生的价值,三是有效使用数据来实现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率的最大化。当前需用安全计算、差分隐私、联邦学习、分布式账簿等数据技术来解决保护使用中的数据、控制数据使用、保护计算输出不泄露等传统方案无法保证的安全隐私的问题,也需要更有效的数据隐私法律监管和更公平的对数据产生的价值的分配。在未来十年,宋晓冬乐观地预测隐私安全计算会得到大量普及,数据信托、数据共地将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大型公司也将拥有首席负责人数据官。

2.png

      陈恂以数据要素出发,指出从信息时代到智能时代的变革中,应用先行已转化成数据先行,社会中最活跃的要素也从土地过渡到资本,再发展为数据,创造出难以预计的价值。当今中国的数字化程度排在全球前列,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将在2025年超过美国,所以数据这一资源作为人工智能的信息载体和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竞争力也十分重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陈恂认为数据具有独特的经济学特征,如重复使用、固定成本高、复制成本低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依赖性、生成性等,在非经济学维度又带有隐私、合规、机密、安全的考量。陈恂从技术、行业规模等角度进一步展开对隐私安全计算的解读,并对隐私安全的生态体系未来在商业、消费、政府、科研等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3.png

在讨论环节,对于数据隐私安全计算的风险,宋晓冬认为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基于不同的假设、算法和硬件,性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技术也运用到密码学的知识,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在努力地攻克数据泄露的风险问题。陈恂强调,隐私安全计算是一系列方案,不同技术适用于不同场景,需要更大的市场参与,通过使用推动技术更快速地迭代。

在数据的所有权方面,陈恂认为可以把数据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数据不动,数据的价值动。如美国曾规定医疗健康的数据所有权归病人和医疗机构共同合法拥有,但在医疗机构内,将数据按照隐私保护需求进行层级划分,按需求流动使用,这样的案例可供在其他领域借鉴。宋晓冬则提到了数据权益的概念,从个人借贷、医疗保险等领域进一步举例说明数据亟需更合理的法规来支持并保护行业发展。

最后,在数字经济、数字生态发展上,两位嘉宾都很有信心。宋晓冬指出当下需要新的范式、新的主体能够帮助数据更好地价值分配并使用,业界前沿的数据共地、数据公社就拥有技术和规则的双方支持。另外,数据托管、信托也将会有很大的发展。陈恂指出,数据生态需要有不同的参与者,数据供应方、需求方、监管方等重要角色从不同角度参与,完成生态净化,可以从单体平台数据源,走向数据源间联盟,最后完成计算和数据的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