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中国为什么能从贫穷走向富强?

时间: 2017-06-28 00:00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吴晓灵:中国为什么能从贫穷走向富强?

——吴晓灵院长在第二届“发展中国家金融领袖培训”欢迎晚宴上的讲话

       “发展中国家金融领袖培训”项目于6月26日晚举行了欢迎晚宴。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出席并致欢迎词。

       吴晓灵分享了中国发展的四点经验。第一点经验是要用开放促进改革。吴晓灵讲述了深圳崛起的经过,让到场所有人感受到开放对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第二个经验是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三个经验则是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最后一个经验是需要重视金融工作,发展普惠金融。吴晓灵期待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分享各自国家的发展经验,贡献知识和智慧,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最后,吴晓灵也祝愿所有学员度过充实愉快的一周。

以下是吴晓灵院长的讲话内容:

       我们都是南南国家,都面临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希望这次项目能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改革开放让中国从四十年前的一个贫困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1978年的685美元变成了2016年的人均8113美元。但是中国的人均水平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跟其他南南国家依然同处于一个阵营,我们要加强学习和交流。今天大家欢聚北京,都想了解中国为什么能从贫穷走向富强。

       中国第一个经验就是用开放促改革。中国用众多经济特区的实践来统一国内认知,用经济特区的成功案例来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渔村,民众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香港谋生。当时面对这种成千上万的民众迁移,中国政府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和习仲勋的建议下采取了开放的措施。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就在南海划下了一个圈,也就是深圳特区。而深圳的成功让持有固有观念的人折服,他们认识到即使引进了市场经济,中国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依然能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个经验就是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政府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着力维护稳定的宏观经济。在计划经济下,中国政府包办一切,企业没有活力,“一大二公”的制度也让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于是,中国政府就从改变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入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中国在两年内就解决了粮食供应的问题,企业改革让中国轻工业部门迅速发展,并且结束了中国的票证时代。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好的思路应该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通过企业改革、价格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完成。计划经济通过指令管理一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政府学会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来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这种政策协调不仅帮助中国克服了国内几次经济过热的冲击,并且抵御住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是现在我们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提醒政府需要控制政府债务的增长,并担负起宏观审慎管理的任务。所以,中国人民银行也确立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的管理框架。

       第三个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经济处于转轨阶段,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政府抓住经济问题这一中心,改善人民生活,从而获取人民认可,逐渐完善制度,保持了稳定的社会。计划经济曾经带来了很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手解决最迫切问题,也就是改善人民生活,从而获得了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该如何面对政治改革,是选取同心协力的方式还是动荡的方式?动荡的社会对于人民来说是代价沉重的,所以中国选择一条逐步改善、稳步前进的方式来进行。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看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就是希望所在。

       第四个就是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用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保持金融稳定,推行普惠金融,促进个人财富更加公平、均衡的增长。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组织资源的唯一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就是资源配置的龙头,金融的效率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金融也是把双刃剑,谁得到金融服务,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先机。所以在金融领域,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占领华尔街”、《21世纪资本论》这些就是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反映。世界银行首先提出“普惠金融”的理念,去年的G20杭州峰会也承认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并写入了G2O公报。我们要改进金融监管,降低金融杠杆,降低金融风险,同时让我们的财富分配更加均衡、公平。我们要发展普惠金融,惠及那些传统金融领域覆盖不到的人群。小额信贷的理念就是要给那些穷人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让我们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来为长尾客户服务,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开放促改革、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以及高度重视金融工作,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到场的各位学员来自24个国家,我相信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成功的发展经验。这次课程不仅有课堂讲座、参观访问,还有论坛。希望大家能够贡献智慧和经验,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当晚,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执行主席、南南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张志平、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秀兰、中国泰合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仁果等也莅临了现场并致辞,对来自24个国家的同学们表示了欢迎。融360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青、深圳传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竺兆江等五位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校友与南南国家的同学们围绕着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发展经验以及南南国家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利用晚餐的时间,中国的企业家与南南国家的企业家、金融家们展开深度对话,不仅体现出本届“发展中国家金融领袖培训项目”的务实与高度互信,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搭建起文化互通、拓展视野的国际化平台。 “发展中国家金融领袖培训项目”将继续搭建中国与南南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互通、拓展视野的民间桥梁,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