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成功举办

时间: 2021-06-28 18:00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1年6月28至30日,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Macroeconomics, CICM)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举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波士顿大学、多伦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球著名高校的近150名学者共同探讨新发展格局下宏观经济学前沿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年会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论坛联合主办。


1.jpg

2.jpg

 线上线下合影

 

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形式,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孵化的专业知识传播平台——学说提供技术支持,对2场主旨演讲、2场系列讲座和18场学术分会议进行直播,线上观看总人次超过18000人,获得经济金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学生等观众的一致好评。

 

3.jpg 

开幕式现场

 

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论坛主席苗建军先后致辞。

 

林毅夫教授回顾了在第一届年会中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以及其中蕴含的对宏观经济的深刻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现代经济学的革命性理论与中国特殊的宏观经济现实进一步融合,提出了“新结构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与视角。他同时阐明,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促进国内外经济学家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并推动中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4.jpg 

林毅夫教授致辞

 

苗建军教授感谢了会议联合主办方和全球各时区参会的嘉宾,正是各方的努力使得第三届年会在疫情期间顺利举办。他指出,此次年会新增了系列讲座,期待与国内外经济学者就前沿研究话题展开讨论。

 

5.jpg 

苗建军教授致辞

 

本次年会期间,耶鲁大学Tuntex国际与发展经济学讲席教授Fabrizio Zilibotti,杜克大学J.B. Fuqua经济学与金融学讲席教授 Ravi Bansal先后发表精彩主旨演讲。苗建军教授和多伦多大学经济学教授朱晓冬开展系列讲座。Fabrizio Zilibotti的主旨演讲和朱晓冬的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经济学副教授王勇主持。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周皓主持Ravi Bansal的主旨演讲。苗建军的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讲席教授王鹏飞主持。

 

Fabrizio Zilibotti以“从效仿到创新:中国研发部门何去何从?(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Where is all that Chinese R&D going?)”为题做演讲,结合静态资源错配模型和动态资源配置模型,对模仿或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当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时,企业进行技术模仿更有利于促进产出增长,当全要素生产率超过均衡值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更有助于经济增长。他指出,政府激励的研发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

 

6.jpg 

Fabrizio Zilibotti 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Ravi Bansal的主旨演讲题为“不确定性引发的再分配与增长(Uncertainty-induced Reallocations and Growth)”。演讲通过分析理论模型,研究不确定性对宏观金融内生增长的影响,指出不确定性的增加会使投资偏好更多转向安全资产,导致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减少,二者的叠加影响会使得财富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并在长期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

 

7.jpg 

Ravi Bansal 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苗建军的系列讲座题为“资产价格泡沫与宏观经济(Asset Bubbles and the Macroeconomy)”。讲座首先阐明资产价格泡沫的本质运动,即自我实现的主观高估值与资产价格基本面的差值,讲述资产价格泡沫的两面性,并提出可以将资产价格泡沫这一变量引入宏观经济学重要分析框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以提高政策分析和经济预测的效率。

 

8.jpg 

苗建军教授进行系列讲座

 

朱晓冬的系列讲座题为“中国的迁移障碍:微观证据与宏观影响(Migration Barriers in China: Micro Evidence and Macro Effects)”。讲座阐明中国劳动生产力在区域间和产业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是户籍制度所导致的跨区域流动和城乡间迁徙的高成本和高障碍引起的。对于迁移障碍的衡量是一大挑战,仍需要结构性模型来研究迁移障碍的宏观影响,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结合微观测量与宏观定量分析。

 

9.jpg 

朱晓冬教授进行系列讲座

 

在分论坛讨论中,与会学者围绕“中国经济”、“经济增长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财富与消费”、“人口迁移”、“企业摩擦与劳动力市场摩擦”、“宏观金融”、“国际宏观与金融危机”、“财政与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体系”、“金融科技”、“资产定价与资产泡沫”等18个宏观经济学重要领域深入交流。

 

10.jpg 

分论坛现场

 

年会闭幕前举行了最佳论文颁奖仪式,由林毅夫教授和周皓教授分别为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和最佳新秀论文奖(Best Junior Scholar Paper Award)获得者颁奖。

 

11.jpg 

12.jpg

林毅夫教授、周皓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最佳论文为“信贷视界(Credit Horizons)”, 作者为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Nobuhiro Kiyotaki、爱丁堡大学的John Moore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张圣醒。文章对传统理论中决定企业借贷能力的现金流和资产价格因素的解释力提出质疑,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因素,揭示了人力资本的不可分割性、信用期限和内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深层联系。该论文对中国宏观经济现状有着重要启示:持续较低的实际利率在短期会提高企业的负债能力,但在长期会适得其反,使得企业增长放缓、经济停滞。

 

13.jpg

14.jpg

15.jpg 

最佳论文奖获得者:Nobuhiro Kiyotaki、John Moore、张圣醒

 

最佳新秀论文“未来消费的错误预期与当下的高边际消费倾向(Mistakes in Future Consumption, High MPCs Now)”,作者为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hen Lian。文章基于经典跨期消费模型中由于对未来的错误预期使得当前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原理,运用微观经济学模型进一步解释了既有理论的经验困惑,如高边际消费倾向与违反可替代原则的矛盾。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容纳更广泛的行为错误,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也有较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

 

16.jpg 

最佳新秀论文奖获得者:Chen Lian

 

年会闭幕时,周皓教授指出,会议组委会对论文质量要求极高,在核心参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宏观经济年会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顶级的宏观经济会议。未来,年会将继续保持其学术的高标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作为地方组委会主席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表示感谢,并宣布会议结束。

 

17.jpg 

地方组委会主席王勇表示感谢

 

本届年会共收到有效投稿论文375篇,公开提交论文的接受率为11.2%。年会论文评审委员会由43位海内外知名学者组成,林毅夫、苗建军、周皓、朱晓冬担任联席主席。年会地方组委会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王勇(负责人)、江深哲、吴春赞、夏俊杰、朱礼军组成。

 

第四届中国宏观经济国际年会预计于2022年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