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为监管、科技、金融、经济协同发展贡献智库,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时间: 2025-04-16 09:30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作为数字金融领域的重要智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搭建了金融、科技、监管、学术等领域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为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稳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图为中心成员合照

中心承担并完成由政府部门、监管当局、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主体委托的30余个相关课题项目,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0余篇,发布研究报告6份。

中心结合理论与实践,围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行业结构演变、金融科技赋能新型业务模式发展、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非银支付、数据要素、科技外包、金融人才体系建设、金融稳定新形势、监管政策制定、金融监管科技实践等话题开展前沿研究,多次参加政府部门及监管机构主办的会议并提出政策建议。

专业思想输出,广泛赋能支持

中心负责人由院聘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参事、《清华金融评论》主编张健华担任。张健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长期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曾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华夏银行行长等职。中心主任张健华受人民银行、金监总局、医保局、本院课程项目、其他学院等邀请,围绕数字金融、数据要素、科技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中小银行、金融体系、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等主题进行讲座授课和参会发言,向多个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课题评审、专家座谈等支持,获得有关部门采用、批复和奖项等。

著述探讨金融强国的建设之路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如何走好金融强国之路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重大命题。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的背景下,2024年2月3日,“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一书在会上发布。

图为“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我国金融正处在“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变迁转型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如何以建设金融强国赋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些问题成为政学业三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金融强国》一书,尝试探讨金融强国的建设之路,期望能为我国快速、顺利建设成世界金融强国提供一定的参考。

《金融强国》封面

系列研究报告洞察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

2022 年 3 月,原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广和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3亿数量新市民群体,其持续增长的金融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更好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也是党和政府赋予的必须保质保量做好的新的历史性、政治性任务。

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组建研究课题组,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上,利用城市粒度的匿名化脱敏抽样数据,在蚂蚁集团域内的云实验室进行指数计算,编制了一套“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以期对全国城市地区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成效差异进行量化评价。具体成果包括《全国城市新市民金融服务报告(2022)》《新市民住房情况与金融需求调研报告》《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3)》《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4)》等,报告发布会曝光量逾数百万人次。

《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4)》显示,东部沿海省份的新市民数字金融指数整体上分值较高,而东北地区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的分值较低。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分布呈现“胡焕庸线”的特点。新(老)市民的指数结果比较分析显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老市民享受的数字金融服务数量和质量均远超同城市新市民,在支付结算、保险产品等业务场景和触达度方面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支持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对数字金融与新(老)市民消费(服务类、耐用品、非耐用品)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数字金融能够促进新市民消费发展,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图为《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4)》发布

根据报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第二,优化数字金融服务支持;第三,发挥数字金融赋能作用;第四,持续健全消费支持政策;第五,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携手业界领袖,打造高端讲堂

中心承办了数场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主题涉及数字人民币、中国投资银行实务、稳健货币政策的框架、金融衍生品等。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邀请金融业界领袖人物、知名学者,结合当前热点金融问题, 研讨金融政策,分享业界观点,传播业内经验,旨在整合优势,打造着眼于金融业界的开放式高端论坛。

2024年6月12日,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做客清华五道口全球名师大讲堂暨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前沿讲座,作了题为“稳健货币政策的框架”的讲座。

易纲围绕“稳健货币政策的框架”的主题,对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利率及其最优水平的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他回顾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多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并对我国的利率体系和利率调控思路、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的形成、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成效等方面做了详尽介绍。整场学术报告高屋建瓴,逻辑清晰,严谨务实,展现了易纲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丰富的货币政策制定、决策及执行的实践经验。

图为“稳健货币政策的框架”讲座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田国立做客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暨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前沿讲座,围绕金融衍生品展开讲座与研讨。

田国立通过复盘重大衍生品风险事件的处置过程,分享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衍生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体会与思考。在之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在场师生踊跃提问。田国立就期货交易规则、期货交易中的博弈因素、数字加密资产、大行(中介机构)责任、银行如何支持科技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全面的解答,精彩的洞见赢得了阵阵掌声。

图为金融衍生品讲座

学术支持搭建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

中心学术支持举办重大论坛会议30余场,搭建了金融业界、监管、科技、学术等领域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为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稳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会议主题涉及数字经济金融形势、数据要素化、产业数字金融、中小银行发展、金融消费者保护、财富管理能力、金融行业大模型等细分研究领域,会议合办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学术机构等,会议嘉宾包括众多部级领导、权威学者、业界专家等。

图为数字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闭门研讨会

为金融强国建设持续贡献智库力量

中心将持续围绕数字金融和金融体系发展等主题,综合考量监管机构、被监管机构、科技公司、金融消费者等各方主体的关切开展前沿研究,发出领域内的权威声音,搭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科技服务商、学术机构等的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为监管机构提供政策参考,为金融机构提供发展建议,为科技公司提供市场洞察,促进金融市场形成合规且更加低成本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的稳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有效助力形成科技促进监管发展、监管促进金融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