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毕业季丨杨思远: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时间: 2025-07-10 10:26 来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杨思远,清华五道口2020级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校期间曾获WFA Brattle Group Ph.D. Candidate Awards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AFA PhD Travel Grant、刘鸿儒特等奖学金、清华五星志愿者等荣誉。论文待刊于Management Science。曾入选WFA、AFA (Poster)、CICF、CFRC等会议。曾获中国金融学年会最佳论文二等奖、CTFM最佳论文奖、AFBC Alt Data Tech Best Paper Prize等学术奖项。毕业后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转眼间,已是2025年的盛夏

时针拨回到7年前

那时的我站在小院外面

想象着小院里的生活

从北航到五道口

20分钟的路程

考研每次倦怠的时候

我就会走一遍,又一遍

那时的小院

神秘,高远,期待

硕博时光:在热爱里生长的热情与想象

进入五道口之后

发现身边同学们“大神”云集

而自己对专业知识和业界实践知之甚少

不免倍受打击

但转念一想

如果自己是“短板”

那努力提高五道口的“下限”

也是一种责任

在教授们对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

小组作业中同学们集思广益的讨论

实习时前辈老师句句中肯的指点

让我逐渐触摸到成长的痕迹——

原来小院的“下限”

真的会跟着努力一点点提高

那时的小院

青涩,紧张

后来我发现自己对学术研究比较感兴趣

于是就通过硕博连读

继续在小院读博士

读博士最快乐的时光

是博一博二上课的日子

那时的我

会花几天的时间努力搞懂一个模型

会和同学们讨论要去选修哪些有趣的课程

会驻足欣赏清华园里面盛开的花朵

会为了男篮马杯每日训练

也会去花一整周的时间做志愿

那时的小院

热情,阳光,充满想象

图为杨思远参加的七次男篮马杯

学术跋涉:在 “自信-自卑” 里凿出成长的路

通过博资考

开始一头扎进研究之后

才是真正体会到了读博的艰辛

生活便进入到了“自信-自卑”周期循环

时而对自己冷不丁冒出的idea感到雀跃

觉得自己“聪明绝顶”

时而对自己学术毫无建树感到焦虑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也许是每一位博士生都会遇到的情况

但每当困顿焦虑的时候

也总有身边人的陪伴

帮我渡过情绪低谷

出去吃吃饭

晚上打打球

与同学们一起吐吐槽

直至情绪好转

再次走向自信

但是,文章不会自己跳出来

科研的瓶颈也无法自然渡过

数不清熬过多少次夜

读了多少篇文献

写了多少行代码

喝了多少杯咖啡

能够使我支撑下来的

却也真的依靠略显俗套的

“热爱”二字

图为杨思远在AFA PhD Poster Session与论文海报合影

其实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已经非常奢侈

总要振作精神

再迎接下一个挑战

那时的小院

明暗斑驳,充满未知

与小说不同的是

即使经历过焦虑彷徨

科研道路也不会有

峰回路转、扶摇直上的逆袭剧情

只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时间会给出答案

图为CTFM最佳论文奖颁奖

逐渐地

我有了第一篇工作论文

获得了第一个学术奖项

有了第一篇返修

第一篇文章接收

……

也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教职工作

图为男篮毕业合影

在篮球队里面

我也从最开始的小学弟

变成了五道口男篮“最长的河”

时间也终于

把我带到了分别的日子

当答辩主席宣布论文答辩通过

那一刻

才惊觉自己

已经好久没有仔细看看这小院了

告别小院:跃入人海时的热泪与回响

毕业典礼那天

我参加拨穗仪式

马上骑车回到小院

然后奔赴机场

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

赶赴美国准备第二天的论文展示

图为杨思远(左)参加毕业典礼拨穗仪式

飞机上

我突然意识到——

再回来时

我就不是清华的学生了

我的学生时代

就结束了

一时间热泪盈眶

7年间的点点滴滴映入眼帘

好在此时飞机已经关了灯

此时的小院

是模糊的

我在20级新生晚会上唱了一首《入海》

如今,是真的要告别母校

跃入人海

七年的时间

我告别了很多师兄师姐与师弟师妹

现在自己也即将离开

期间的一切悲喜

都化成了对母校的不舍与怀念

小院就在这里

它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子们

学成离开

也期盼着他们能够

快乐地归来

青春永不散场

也不会被遗忘

最后谨以《入海》的歌词做结:

时间会回答成长

成长会回答梦想

梦想会回答生活

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样

海洋会回答江湖

江湖会回答河流

河流会回答浪潮

一起跃入人海

做一朵奔涌的浪花